關于東莞不銹鋼網的歷史起源
文章出處:資訊中心
責任編輯:東莞市遠通絲網有限公司
發表時間:2014-08-22
東莞不銹鋼網公司調查發現,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英國在戰場上的槍枝,總是因槍膛磨損不堪使用而運回后方。軍工生產部門命令研制高強度耐磨合金鋼的布利阿里,專門研究解決槍膛的磨損問題。
布利阿里和其助手搜集了國內外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鋼材,各種不同性質的合金鋼,在各種不同性質的機械上進行性能實驗,然后選擇出較為適用的鋼材制成槍枝。
一天,他們實驗了一種含大量鉻的國產合金鋼,經耐磨實驗后,查明這種合金并不耐磨,說明這不能制造槍枝,于是,他們記錄下實驗結果,往墻角一扔了事。
幾個月后的一天,一位助手拿著一塊錚光發亮的鋼材興沖沖跑來對布利阿里說:“先生,這是我在清理倉庫時發現的毛拉先生送來的合金鋼,您是否實驗一下,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!”
“好!”布利阿里看著光亮耀眼的鋼材,高興地說。
實驗結果證明:它是一塊不怕酸、堿、鹽的不銹鋼。
這種不銹鋼是德國的毛拉在1912年發明的。
世界各國冶金生產者和冶金學者為了創造發明這一鋼種,從19世紀后期,就開始精心地研究,直到1910年才有高鉻合金的首批生產。在20世紀初于1904~1906在英國分別發現了合金的耐腐蝕性能。蒙納爾茨(戶.于1908~1911年在德國提出了不銹性和鈍化理論的許多觀點。1913年,英國報道了含碳量為0,45的鋼中含有9~16鉻時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。
因此說,不銹鋼是世界各國冶金生產者和冶金學者進行精心研究的成果。